惠州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达10万元以上,76%达20万元以上正规炒股配资平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74∶1,“1县5镇50村”入选首批全省典型县镇村培育对象,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这是过去一年里,惠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清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坚实的步伐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开花而结出的累累硕果。
新的一年,使命重任在肩。在惠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建设,突出抓示范带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取得新成效,让惠州处处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廖钰娴林文通于蕾张峰
因地制宜
以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协调发展
过去一年,惠州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全局工作,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各个县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掀起了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取得积极进展。
总结过往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惠州做好这个头号工程的关键。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县区,惠州着力做强县域经济,集中资源力量建设“3+7”产业园区,加快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分类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提升园区的金融、物流、人才、生活等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在连接城区和乡村的重要节点——镇街,惠州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以“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差异化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全面提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
在高质量发展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乡村,惠州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抓党建促重点任务攻坚,以乡村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汇聚最大治理合力,盘活乡村资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发展勃勃生机。客观总结发展成绩,惠州也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常抓不懈。
报告提出,今年惠州将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加快推进5个省级典型镇培育,抓好12个市级储备典型镇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环罗浮山”等13条示范带建设成效;同时,深化县域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探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长效机制等。
“我们将对标对表典型镇、典型村和美丽圩镇培育创建要求,培育发展高水平的镇域经济、完善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配套高水准的公共服务设施,探索高效率的治理模式。”惠州市人大代表,博罗县福田镇委副书记、镇长林志明对新一年满怀信心地说,福田编制了美丽圩镇和示范带规划,将争创联城带村新典型,打造罗浮山下的山水风光特色镇。
以“典”带面
从干净整洁做起实现宜居宜业
去年底,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惠州举行,推进会以加快培育示范镇村为主题,全市各典型镇村及重点镇村的“一线指挥官”,围绕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农村污水治理、壮大集体经济等发展重点、治理难点、群众利益堵点问题,边看边学边研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
过去的一年,惠州新改建农村公路302公里,升级美丽农村路151公里,改造危旧桥27座;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7.96%;农房风貌美化2.6万栋,完成镇村“四旁”“五边”植树72.85万株,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标准、8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标准,镇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把农村干净整洁作为发展的底线要求,推动乡村环境由净向美转变,进而吸引产业落户和带动经济发展。这是惠州推动“百千万工程”清晰且明确的思路。
报告指出,今年惠州将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攻坚,统筹抓好“三线”下地改造和户外线缆整治,让镇镇都有“美丽农村路”、天然气“县县通”。
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报告还提出,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全力以赴实施好“百千万工程”,让惠州处处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如何更好地动员群众力量?在惠东县代表团分组讨论中,多名代表认为,乡土文化承载着乡愁,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带动村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家对挖掘、保护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表达了关切。
“梁化就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但目前对梁化古郡的挖掘利用并不足够。”惠州市人大代表、惠东县住建局局长曾奕鹏建议,要由多个部门联合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正规炒股配资平台,让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凝聚更多文化内涵。
日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2023年全省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范例名单,其中,惠州的汝湖镇埔头小学提质改造项目、白盆珠圩镇美丽客厅项目等5个项目入选省范例项目名单。
这是惠州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当前,惠州还积极动员市属国有企业与典型镇结对帮扶,把源源不断的资金、人才、材料、技术优势,投入到美丽圩镇建设、农房建设和风貌提升等项目,让“百千万工程”化为更广泛的行动与共识。
三产融合
做好“农头工尾”增值文章
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扎实推进7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粤东预制菜交易中心投入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一期建成运营,注册入园企业54家、投产24家,引入首家国家供港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成立种业中心3个,做大做强“蓝色粮仓”……
过去一年,惠州农业经济总量实现稳步增长,“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去年10月,惠州再次成功举办乡村振兴招商对接会,推动现场签约项目29宗,投资金额84.12亿元,农业大项目已成为助推惠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惠州特色农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现代装备、生物科技等应用不足等问题,依旧是制约农业现代化腾飞的掣肘。
惠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建议,要全面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示范平台,促进“农业科技部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户”一体化协同发展;同时,要系统梳理现有科技成果,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区域名优农业品牌,推进农业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研学体验、采摘等农业服务业发展,助力一二三产融合高效发展。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农林牧副渔多业并举。”今年惠州政府工作报告,对乡村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
具体来说,惠州将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深耕甜玉米、马铃薯、荔枝、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沉香、油茶、蜜蜂等种植养殖,培育一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林业龙头企业、南粤森林人家、森林康养基地。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报告提出,惠州将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发展预制菜和食品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与制造业、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助力农产品打开销路、打响品牌。
“报告对发展乡村产业指明了方向,提出农业要在结构、链条、品牌等方面集中发力,这让我为之振奋,笃定前行。”惠州市人大代表李慧文表示。
“今年我们将把荔枝种好、卖好、宣传好,把镇隆荔枝品牌做强做大。”惠州市人大代表、惠阳区镇隆镇委书记陈吉说,将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这块下功夫,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联农带农富民兴农。
■两会好声音
代表委员
热议“百千万工程”
今年惠州两会,“百千万工程”成为会议期间的热议话题。围绕如何发动更广泛群众积极性、如何高质量推动产业振兴、如何做好乡村基层治理等问题,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惠州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会场内,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建言献策,积极主动谈发展、述经验、提建议,共商发展大计,同绘宏伟蓝图。
盘活“沉睡”资源撬动内生动力
农家小庭院,能有大作为,庭院经济可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积累经营经验。
近年来,惠州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一些“方寸地”成为农村家庭的“增收园”。比如,惠城区汝湖镇黄埔村的源茵生态园,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亲子研学、农产品销售融合发展;惠阳区平潭镇新田埔村建成“美丽庭院+手工艺+文化传承”精品村,打磨出特色的文创产品;博罗县祥岗村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惠州“庭院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惠州市政协委员黄玉玲指出,惠州庭院经济发展迅速、效益较好的大多集中在政府投入充足、基础硬件完善的示范带、经济带地区,其他地方庭院规模小,投入不足,品种单一且同质性较强,抗风险能力弱,也缺乏具有技术含量的项目。
黄玉玲建议,可以产业化经营,壮大规模,打造“一块菜地、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的“五个一”民宿发展模式,引进优良品种、改进农耕技术、更新农用设备等,促进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路径,也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围绕惠州如何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惠州市政协委员邬宝华建议,通过科学梳理规划、强化县镇统筹、汇聚多方力量、加强要素保障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邬宝华提出,惠州应该在对农村闲置资源进行系统梳理、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强化县镇村统筹力量。比如,试点组建县、镇两级强村公司,或由基础较好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供销社牵头,统筹盘活集体资源,强化跨村统筹、村组联动,实施一批集体经济项目;试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三变”改革,探索实施“三变改革+产业合伙”的发展模式,鼓励支持不同行政村进行合作,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体,开展“强村带弱村”行动计划。
做强乡村产业厚实乡土文化
乡村产业振兴是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破解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难题的重要抓手。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阵线的代表,惠州市人大代表李慧文重点关注报告中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内容。她介绍,近年来,其公司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培育农村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技动能;同时,通过村企合作,盘活闲置土地、复垦耕地,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整合各村资源,深入挖掘农村优质产品,以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助力农产品打开销路,倒逼村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李慧文说,惠州提出要在结构、链条、品牌等方面集中发力,符合当前农业发展方向,也迎合了市场需求,将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布局与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机衔接、深度整合,助力龙门当地及周边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及经济效益。
惠州市人大代表、惠阳区镇隆镇委书记陈吉说,镇隆是“中国荔枝之乡”,拥有4.3万亩的“荔枝海”,去年,全镇荔枝鲜果总产量约2万吨,产值超3亿元,荔枝产业是推动“百千万工程”在镇隆落地的有力抓手。
陈吉表示,未来将围绕种好、卖好、宣传好,把镇隆荔枝品牌做强做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小特产成为大产业;同时,将谋划打造好东坡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对于惠州一些镇村来说,培育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光靠生态资源、农业资源谋发展,力量略显单薄。
惠州市人大代表、惠东县住建局局长曾奕鹏指出,白盆珠镇是惠东县首个全省典型镇,其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和较好的乡村基础,但缺少可以让人过目不忘的文化IP;梁化也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出土了昆山片玉、青铜鼎等历史文物,但目前对梁化古郡的历史挖掘和文化利用并不足够。
这方面,惠州市人大代表李文革也深有感触。他认为,惠州是客家人聚集地,拥有众多传统客家围屋,这些历经百年而不倒的老屋,大多数是用灰沙、糯米、红糖等传统材料建造而成,非常坚固。这些建筑是客家人的根与魂,每一栋建筑背后都有一段乡愁故事值得挖掘。
乡土文化是农村的根,是农村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曾奕鹏建议,由多个部门联合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让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凝聚更多文化内涵。